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以下简称“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当前,“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也是协同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
根据自治区政协2025年民主监督计划,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助力我区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赴银川市部分医药卫生场所开展民主监督。在多方征求意见、认真梳理调研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助力我区人均预期寿命提升”民主监督报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民主监督报告》(征求意见稿)],为找准我区在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切实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基层扎实调研 做实精细之功
医疗、医保、医药密不可分,共同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需要协同发展和治理,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才能使医改更加直接惠及民生。
为确保民主监督议题顺利高效实施,1月3日,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召开启动会,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学习有关文件,并邀请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孟昭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吴及以“向数据要素要新质生产力——从智慧医保到数字医疗产业”为题作专题辅导讲座,确保建言全面精准、调研务实有效。
7月2日,委员们带着问题深入我区部分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和药品经营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力求把真实情况摸上来、把共性问题找出来,及时发现我区“三医”协同工作推进过程中在政策、技术、治理等方面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
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医保自助办理一体机前,调研组看到就诊患者熟练地操作机器,完成挂号、缴费、医保信息查询等流程。随后,调研组向医院负责人详细询问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运行、中医类项目准入收费及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等情况,了解到该院在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面成效显著,针灸、推拿等技术应用广泛,有效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但在中医类项目准入收费标准上,部分项目存在收费偏低、难以覆盖成本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医技术进一步推广的瓶颈。
调研组还前往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观看宁夏招采医药平台、智能监控子系统演示,并与相关负责人就医保政策如何更好地衔接医疗服务、支持医药发展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近年来,我区医保部门着力推进“三医”协同治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监管等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医疗保障政策持续优化,职工和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超全国平均水平,医保目录高频调整,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分级诊疗有序进行,药品耗材集采改革成效明显。
委员们认真听取介绍,不时就医保政策的细节问题与负责人交流。大家认为,医保作为“三医”协同的重要纽带,其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直接影响着协同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医疗、医药领域的沟通协调,让医保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期间,委员们还前往金凤区碧水蓝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宁县人民医院、国大药品连锁公司总店等地,一路调研、一路思索、一路讨论,认真听取医改情况介绍,积极向一线医护人员、患者了解医改惠民情况,并针对“三医”协同如何破题积极建言。力求精准破解“三医”协同推进中的瓶颈,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
以协商汇共识 以监督促实效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政策落地、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
为找准“三医”协同的堵点痛点,凝聚多方智慧推动政策优化,7月31日,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召开“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助力我区人均预期寿命提升”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结合调研实际与专业领域,围绕“三医”协同的关键环节建言献策,为破解发展困境提供精准思路。
“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框架中,中医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基层中医药人才困境成为制约‘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发挥作用的关键。”自治区政协常委、宁夏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童安荣直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短板。他建议,从财政支持与人才培养两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设立基层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夯实“三医”协同的基层基础。
基层医疗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是长期制约“三医”协同向纵深推进的难题。对此,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会长王航建议在基层广泛发挥人工智能辅助作用,同步培养能够熟练运用AI技术的医生队伍。
王航的建议,得到了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魏述军的认同。他认为,在“三医”协同中,“互联网+医疗技术”的落地离不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保驾护航,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培训,确保信息化工具能被熟练使用,让信息化建设真正在医疗领域实现“无障碍”应用,为“三医”协同提供高效的数据流转与技术支撑。
委员们的建言既直面问题又兼具可行性,为“三医”协同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针对这些群众关注的问题,自治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积极回应,明确表示将认真梳理、积极采纳委员意见建议,并结合部门职责与政策导向制定具体落实措施,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创造更优条件,确保协商成果能真正转化为惠及群众的实在成效。
“委员们提的意见建议准确务实,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自治区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海忠的表态,既肯定了政协委员建言的精准性,也传递了医保部门推动问题解决的决心。
经过委员们深入细致的讨论、专家精准专业的指导及各部门紧密高效的协商,各方智慧最终凝聚成《民主监督报告》(送审稿)中一条条有分量、可落地的建议:
加快建设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打通诊疗信息壁垒,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等新技术,同时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与设备投入,完善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加快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审核进度,将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让医保更好地为群众健康“兜底”;
……
自治区政协将继续聚焦“三医”协同中的新问题、新需求,不断创新协商形式、拓展监督维度,既当好“智囊团”为政策优化献良策,也当好“监督员”为措施落地保驾护航,以政协之力推动“三医”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切实为提升我区人均预期寿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政协力量。(记者 纳紫璇 郝 婧)